天台紫东香猪专业合作社
    • 天台佛石
    • 价格:¥12000.00
    • 配送至:全国    运费:¥10
    • 规格: 规格1
    • 购买数量
    图文详情

    天台佛石

    天台佛石是所有天台石头的雅称,宝华石是主要代表。宝华石纹理千变万化,图案千姿百态,色彩千彩百幻,深受历代名人喜爱。宝华石“一石三千”之石性,与天台宗“一念三千”之佛性相通,昭昭佛性,灵根若现,刚镇邪煞,柔调气场,正扶风水,赏养性,藏修身,供呈祥,拜遂愿,乃石林之绝伦也。故取名天台佛石。

    经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审核,由西泠印社执行社长、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刘江先生亲笔题词:“印石之祖。”落款:“天台宝华佛石,早在元代已开采使用,癸巳秋刘江恭书。”

    百花石又名花乳石、花蕊石、宝华石、赤城石,产要分布在天台宝华山。百花石质地细腻,纹理斑斓,色泽众多,古人评论百花石“丹者如霞,青者如黛”,石上呈现出各类图案,如同一幅幅颇有韵味的山水画,引人遐思。历史上,百花石曾用于加工刻镂印章、石枕、屏风、笔架等物。

    《清稗类钞·矿物》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百花石的话:“花乳石为图书石之一种,天台宝华山所产,色如瑇瑁,莹润坚洁,可作图书。元朝末年,著名画家王冕最早用百花石雕刻印章,这在印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因为石材易于受刃,并且较之铜、玉容易得到,更能表现刀笔之趣,使用石材后刻印迅速从技术向艺术发展,文人集印章书写、设计、镌刻于一身,以石抒情、以石言志、以石寄兴,印章“文人化”逐渐成为风气。

    百花石因图案与色彩之奇美而倍受重视。早在唐代时,就有人用百花石作为高雅的礼品赠送朋友。唐武宗时台州的一位太守送给当朝宰相李德裕的礼品,就是天台出产的百花石。李德裕收到百花石后,非常高兴,专门写了一首向这位太守表示感谢。他在《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,报以是诗》中写道:“闻君采奇石,剪断赤城霞。潭上倒虹影,波中摇日华。仙岩接绛气,谿路杂桃花。若值客星去,便应随海槎。”好一句“闻君采奇石,剪断赤城霞”,把百花石的形状之雅、图案之奇、色泽之美,描绘得淋漓尽致!

    印石之祖

    明代高僧传灯法师《天台山方外志》:“图书石,砚石,图经云石之丹者,如霞青者,如黛然求其美者不可得,唯宝华山所出者可为图书,潢水山所出者仅可为砚而已。”

    《清稗类钞》:“花乳石为图书石之一种,天台宝华山所产,色如玳瑁,莹润坚清,可作图书。元末,王冕始以花乳石刻印,是为石印之始,至本朝而采者甚多。”[1] 

    《云林石谱》宝华石:“阶州天台县,地名宝华,石出土中。其质颇与菜州石相类,扣之无声,色微白,纹理斑斓。土人镌砻作器皿,稍工或为铛铫,但经火不甚坚久。”[2] 

    民国邓散木《篆刻学》:“元末王冕,字元章,会稽人,得浙江天台宝华山所产花乳石,爱其色斑斓如玳瑁,用以刻为私印,刻画称意,如以纸帛代竹简。”[3] 

    700年前文人王冕随其任天台县令的朋友杨维桢,隐居天台山潜心诗画,不经意间用宝华山刻印,从此改变了此前由工匠以铜、玉、象牙等刻印的传统,石材刻印迅速从技术向艺术发展,诗书画印成为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。而充满灵性的天台佛石-宝华石,此时承担了重要的载体。

    2013年10月,经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审核,由西泠印社执行社长、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刘江先生亲笔题词:“印石之祖。”落款:“天台宝华佛石,早在元代已开采使用,癸巳秋刘江恭书。”

    天台佛石,印石之祖,当之无愧!

    一石三千

    天台佛石-宝华石,虽与青田、寿山、巴林等名石形成机理相同,但又有特殊之处,其在纹理、色彩上的变化是其他名石所不具备的。

    活佛济公赞誉宝华石“一石三千”,即色彩千彩百幻、图案千姿百态、纹理千变万化。此即宝华石色、相、质之三美也。

    晚唐名相李德裕,赋诗《临海太守惠予赤诚石,报以是诗》:“闻君采奇石,剪断赤城霞。潭上倒虹影,波中摇日华。仙岩接绛气,谿路杂桃花。若值客星去,便应随海槎。”

    宝华石“一石三千”之石性,与天台宗“一念三千”之佛性相通,故天台佛石,言之不虚也。

    一念三千

    天台佛石-宝华石,其五色斑斓,明润如玉,吸天地之精气,承泥土之呵护,浓缩山之魂魄,凝聚水之灵性,为难得绝品。该石质软细腻,纹理斑斓,油脂光泽、色彩丰富,丹者如霞,青者如黛,硬度适中,极宜雕琢,史上曾用于加工刻镂印章、石枕、屏风等物。

    天台博物馆藏作品中有宋双虎纹宝华石环,雕工精湛。还有明清各代数量较多的佛像、人物、器皿等。

    宋奇士以“梅妻鹤子”闻名的诗翁林和靖《谢天台僧寄石枕诗》:

    断石自何许,枕之怀赤城。

    空庐复蕙帐,旦暮白云生。

    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之师,元文人吴莱《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》:

    天台高山屹苍空,山神染石填青红。

    良工琢之手运风,搁我彩笔虚玲珑。……

    青田石雕大师潘成松,十余年前以宝华石雕刻孩童肖像,为其成名之作。

    嵊州根雕大师周扬,选宝华石雕刻佛像,惟妙惟肖,赞其石质细腻,纹理朴素,与佛性相通。

    佛教天台宗义理“一念三千”,佛家谓:“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”,充满灵性的宝华石,在艺术家手中就可幻化出千千万万个有生命力的物件,承载大师心中的愿想!

    附佛石图片:


    版权:农产品买卖信息平台